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雪球状石榴子石变斑晶的形成机制:以南迦巴瓦地区雅鲁藏布江缝合... 收藏

雪球状石榴子石变斑晶的形成机制:以南迦巴瓦地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侧石英片岩为例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garnet porphyroblast with snowball structure:A case study from the quartz schist in west Indus-Yarlung Tsangpo suture zone,Namche Barwa,Tibet

作     者:蔡志慧 李化启 唐哲民 陈方远 Cai Zhihui;Li Huaqi;Tang Zhemin;Chen Fangyuan

作者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出 版 物:《地学前缘》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年 卷 期:2010年第17卷第1期

页      面:61-7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4[理学-构造地质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基  金: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0818094) 

主  题: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石榴子石变斑晶 雪球构造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摘      要: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米林地区的石英片岩糜棱岩化强烈,线理及面理构造发育。S-C组构、σ残斑以及不对称褶皱等指示了上盘相对下盘向NW下滑的剪切运动趋势。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测试结果表明:雪球状石榴子石变斑晶边部面理(S2)中石英包裹体晶格优选方位模式图指示的运动指向与石英岩基质面理(或外部面理;S3)中石英包裹体晶格优选方位模式图指示的运动指向一致,都是上盘向NW正滑。然而,雪球状石榴子石的核部(S1)石英包裹体优选方位(LPO)模式图指示相反运动指向。能量色散显微分析(EDS)测试结果表明石榴子石的成分环带显示连续生长环带特征。连接石榴子石核部面理(S1)可以恢复得到石英岩早期不对称褶皱形状的面理轨迹。这些说明文章样品中雪球状石榴子石变斑晶是生长在不对称褶皱之上的。此过程主要是剪切方向发生了旋转,而不是石榴子石自身旋转。这种雪球状石榴子石变斑晶的存在说明南迦巴瓦地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侧岩石最初经历向SE的逆冲作用,后期经历由SE向NW的拆离滑脱事件。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