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望峰金矿成矿流体研究及其成因意义
Study of Oreforming Fluid for the Wangfeng Gold Deposit of Xinjiang and Its Genetic Implication作者机构: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出 版 物:《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Acta Geoscientia Sinica)
年 卷 期:1998年第19卷第2期
页 面:195-20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九五攀登预选95-预-39号 国家九五攻关96-915-03-05专题 黄金部队科研项目 全国博士后基金
摘 要:新疆望峰金矿,产于中天山结晶基底中的韧性剪切带内。围岩蚀变和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过程包括了3个阶段,从早到晚有石英黄铁矿阶段、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温度分别集中在360~520℃、240~360℃和120~240℃;矿化以第Ⅱ阶段为主。成矿流体的δ18O值变化于1.15‰~2.70‰之间,属于变质热液与大气降水热液的混合流体。包裹体成分表明成矿流体来源较浅,但有利于金矿化;CO2/H2O比值多大于0.026,也有利于成矿。而包裹体捕获压力表明成矿作用发生在5.6~1.2km深度范围,主要发生在1.9km左右;矿化过程与地壳抬升伸展的过程一致,自然亦与碰撞造山体制的矿化规律一致。因此,古生代末期的碰撞造山作用导致了望峰金矿的形成,冰达坂断裂两侧是寻找望峰式金矿的有利地带。石英红外光谱分析表明,CO2光密度(D2)及其与H2O光密度(D1)的比值(D2/D1)普遍较高,指示矿化较强;D20.55和D2/D10.26是该区富金样品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