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底栖动物资源的宏观格局
MACRO-PATTERNS OF SPECIES DIVERSITY AND STANDING CROPS OF MACROZOOBENTHO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曲阜273165
出 版 物:《水生生物学报》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9年第43卷第S1期
页 面:9-1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7[理学] 071004[理学-水生生物学]
基 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XDA23040402) 中国科学院特色研究所项目(支撑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对策研究)资助
摘 要:文章系统总结了长江流域底栖动物的宏观格局。该流域共记录底栖动物1033种属,隶属于3门7纲162科513属,其中包括环节动物121种属、软体动物318种、节肢动物594种属。多样性分布格局:(1)就区域而言,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种属数在中游最多,而节肢动物的在上游最多;(2)就水体类型而言,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种属数在湖泊最多,节肢动物的在支流最多;(3)就子流域水系而言,底栖动物总种属数在中游干流水系最多,在上游干流水系、金沙江水系、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次之。长江流域底栖动物总密度平均值为672 ind./m^2,水生昆虫占优势;总生物量平均值为34.22 g/m^2,软体动物占优势。现存量分布格局:(1)底栖动物总密度在中游最高,总生物量在下游最高,在上游均最低;(2)底栖动物总密度和总生物量在湖泊最高,支流次之,干流最低;(3)底栖动物总密度在下游的太湖水系最高,总生物量则在鄱阳湖水系最高。研究显示,上游干流水系、中游干流水系、金沙江水系、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是底栖动物物种的重要分布区。应尽快综合长江水生生物的信息,制定全面的长江流域水生生物系统保护规划,并付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