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城市群的空间模式——分散性区域集聚的理论背景、形成机理及... 收藏

中国城市群的空间模式——分散性区域集聚的理论背景、形成机理及最新进展

Spatial pattern of China’s urban agglomerations:Theoretical background, 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latest progress of research of dispersed regional concentration

作     者:郑艳婷 ZHENG Yanting

作者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北京100875 城市绿色发展科技战略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出 版 物:《地理科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graphy)

年 卷 期:2020年第39卷第2期

页      面:339-35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1110,4100109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C1503002) 城市绿色科技战略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 

主  题:城市群 分散性区域集聚 大都市带 巨型城市区域 全球城市区域 全球化 

摘      要:从空间模式而言,城市群的本质是人口和经济活动在更大范围城市地域实体内的集聚。在这一集聚体内,原乡村地区密集参与着工业化、经济发展。在国内外经典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论文将城市群这一特征概括为分散性区域集聚,并认为分散性区域集聚是信息技术革命以来经济全球化空间选择的结果,也是中国政策制度背景的产物。作为全球制造业生产平台和协调控制中心在空间上的独特反映,这一根本属性使得城市群区别于传统区域,在空间上并不遍在;其分散性的发展特征使得它同时代表着最为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值得特别关注。从分散性的地域单元入手的规划策略较目前的城市群整体战略而言,可能较易实施和取得效果。同时,随着中国内需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城市群发生发展的国内外背景正在发生重要转变。分散性区域集聚的空间模式并不一定适用于中国所有区域,在进行规划管理时,必须审慎对待这一客观事实。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