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区域构造格局的新认识 收藏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区域构造格局的新认识

The regional tectonic framework and some new understandings of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Valley Metallogenic Belt

作     者:常印佛 李加好 宋传中 CHANG YinFo;LI JiaHao;SONG ChuanZhong

作者机构: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合肥230088 

出 版 物:《岩石学报》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9年第35卷第12期

页      面:3579-359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4[理学-构造地质学] 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600206) 安徽省公益性地质项目(2016-g-4) 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04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PA2019GDZC0093)资助 

主  题: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构造格局 江南过渡带 基底拼合 南北对峙带 

摘      要: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作为我国重要的成矿带之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区域地质研究历史悠久,成果丰硕。本文重点论述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构造格局和复合构造系统,探讨了董岭/埤城式基底与江南式基底的拼合时代,提出了南北对峙带的概念,明确了江南过渡带的内涵。主要认识有:(1)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平面构造格局为一弧一线夹两喇叭的形态;(2)董岭/埤城式基底与江南式基底的拼合时代介于Z1与Z2之间;(3)南北对峙带是纲,控制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构造格局;(4)剪切阶段是眼,区域上由压扭向张扭的转换过程中成岩成矿大爆发;(5)江南过渡带的南半部早期属于江南隆起,在印支期与下扬子地区一并发生褶皱,褶皱特征类似下扬子坳陷南缘而与江南隆起腹地不同,故划到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构造单元中。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