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奥运冠军运动员近极限重量下抓举技术关键特征分析 收藏

奥运冠军运动员近极限重量下抓举技术关键特征分析

Critical Tech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Snatch at Nearly Extreme Mass of Olympic Champions

作     者:刘功聚 李建设 潘慧炬 LIU Gong-ju;LI Jian-she;PAN Hui-ju

作者机构:厄特沃什·罗兰大学萨瓦利亚理工学院松博特海伊匈牙利H-9700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浙江杭州311231 潘诺尼亚大学工程系维斯普雷姆匈牙利H-8201 宁波大学大健康研究院浙江宁波315211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出 版 物:《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19年第42卷第9期

页      面:127-13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4[教育学] 

基  金:浙江省体育局局管科研课题项目(项目编号:2015-238-1) 

主  题:奥运冠军 极限重量 抓举技术 运动学 69 kg级 

摘      要:目的:分析顶级精英运动员近极限重量的抓举技术特征,为运动员后期训练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作为动作典范,为举重运动员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理技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采用三维运动学方法,对我国男子举重69 kg级3名奥运冠军(廖辉、石智勇和林清峰)近年来全国比赛中成功试举的最大重量抓举动作关键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3名运动员相对握距和站距分别保持在58.42%!60.13%和27.51%!30.23%范围之内;2)3名运动员杠铃相对最大垂直高度均达到70%以上,杠铃垂直速度在引膝提铃阶段均持续上升;3)在前3个阶段中,3名运动员杠铃在X轴上的偏移均保持在4 cm之内。结论:1)3名运动员相对握距和站距充分体现了举重技术中低的技术原理;2)廖辉在惯性上升阶段具有更好的甩臂翻腕技术;3)石智勇在引膝提铃阶段的技术特征更有利于储存和利用弹性能量,石智勇和林清峰在发力阶段的下肢特征更有利于杠铃加速和爆发力输出;4)在前3个阶段中,3名运动员都具有高效的把力转化为杠铃向上运动的技术,且廖辉和林清峰在杠铃Y轴偏移上具有更好的控制能力。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