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群体运动研究述评
Movement of cyanobacterial colonies in a large, shallow and eutrophic lake: A review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水库水环境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4 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无锡214122
出 版 物:《科学通报》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年 卷 期:2019年第64卷第36期
页 面:3833-3843页
核心收录: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4052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21002,41661134036,41790425,41471021,41301531,41230744)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QYZDJSSWDQC008)资助
摘 要:自然水体表面重度水华中的蓝藻多以群体形式存在.蓝藻群体是由胞外多糖将多个细胞胶结在一起形成的,这些细胞主要来源于分裂增生或碰撞黏附.相对于蓝藻单细胞,具有更大尺寸和浮力的群体的主动和被动运动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使得群体更易于上浮聚集形成水华.群体的主动运动是由有效浮力诱发的运动,其与群体的密度、形状和粒径等动力学参数密切相关.其中,粒径最为重要:太湖蓝藻大群体(100~425μm)上浮速率是小群体(20μm)的1475倍.群体的被动运动是由湖水运动驱动的.风浪对群体的作用贯穿蓝藻的整个生活史.适当的风浪扰动可以增大群体的尺寸,而过强的扰动会改变群体形态或令群体解体.同时,风浪主导的强湍流可以捕获漂浮群体,驱散表面水华.湖流的水平输送作用导致全湖蓝藻在下风区聚集,进而增大蓝藻单细胞或群体的黏聚机会,为形成持续性重度水华创造有利条件.不过,也有研究发现风力对漂浮群体的输送作用要大于表层湖流.据此,今后在蓝藻群体运动研究中需要开展面向群体动力学参数的野外长期监测,以期探明野外群体的时空动态及影响机制;加强浅水湖泊水动力特征及其对群体运动影响的研究,研发相关技术服务于太湖蓝藻水华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