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 收藏

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在各类肝损害病程中的变化

Changes of mAST/AST Ratio in various diseases concerning liver damage

作     者:卢业成 罗洁 龚兰 

作者机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检验科广州市传染病研究所510060 

出 版 物:《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年 卷 期:2003年第26卷第8期

页      面:476-47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医学] 

主  题:病毒性肝炎 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诊断 治疗 临床意义 

摘      要:目的 探讨各类肝损害患者血清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 (mAST)以及m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比值在病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抑制法测定各类肝损害患者血清mAST的活力 ,计算出mAST/AST比值 ,观察其在发病期 (入院时 )与恢复期 (治疗 2周和 4周后 )的变化。结果 发病期mAST/AST比值从高到低依次为重型肝炎 0 3 75±0 0 73、酒精性肝炎 0 3 11± 0 0 48、慢性肝炎 0 3 0 7± 0 0 3 9、急性肝炎 0 3 0 2± 0 0 46、药物性肝炎0 2 95± 0 0 3 0、肝炎肝硬化 0 2 76± 0 0 49;治疗 2周和 4周后 ,酒精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和药物性肝炎组mAST/AST比值明显下降 ,治疗 4周后酒精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基本恢复正常 ;其他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动态监测血清mAST/AST比值的变化有助于对肝实质细胞损伤坏死程度进行评估 ,有利于急性肝炎、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和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的鉴别诊断 。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