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背景噪声的龙门山断裂带10年地震波速变化研究 收藏

基于背景噪声的龙门山断裂带10年地震波速变化研究

Ambient noise monitoring of seismic velocity around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from 10 years of continuous observation

作     者:Z.K.Liu J.L.Huang P.He J.J.Qi 齐娟娟 

作者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出 版 物:《世界地震译丛》 (Translated World Seismology)

年 卷 期:2020年第51卷第2期

页      面:185-203页

学科分类:070801[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07[理学] 0708[理学-地球物理学] 

基  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度地信科研平台创新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4062)共同资助 

主  题:地震背景噪声 地震波速变化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地震波速震后恢复 

摘      要:本研究利用龙门山断裂带附近20个宽频带地震台站2007~2017年10年期间的连续波形资料,通过三分量地震背景噪声干涉测量技术,得到了4个不同周期的相对地震波速变化,重点研究了2008年汶川M W7.9地震和2013年芦山M W6.6地震对波速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3s和3~8s周期,汶川地震均造成了断层区附近急剧的同震波速降低,降幅在0.04%~0.06%之间;在地震发生后的9年,波速的恢复幅度仅为同震波速降低值的1/4,即约3/4的波速降低未得到恢复。对于6~15s周期,我们观测到在汶川主震后约100天时出现了微小的波速下降,降幅约为0.0066%。本研究还发现芦山地震造成了1~3s周期的微小但较为可靠的波速降低,幅度约为0.01%。我们推断波速变化的物理机制可能包括:地震导致的浅层地壳(小于3km)破坏、断层区深部(约10km)的介质破坏,以及断裂带深部(约20km)的震后余滑。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区域波速恢复非常缓慢,这可能是由于区域应力加载速率较慢使得龙门山断裂带在汶川震后的缓慢愈合导致的。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