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马克思主义多元出场视域的学理动机与意义缺失
Theoretical Motivation and Meaning Missing in Contemporary Marxism:Multiple Perspective of Presentology作者机构: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出 版 物:《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13年第53卷第6期
页 面:1-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30504[法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03[法学] 030501[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基 金: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开放性研究中心资助课题"当代马克思主义多元化出场视域的学理动机及其弊病问题研究"(H2013:RY-50-1)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以反思批判的眼光重新考量当代马克思主义多元出场视域及其学理动机与缺陷,旨在指认多种解马模式并没有对它的指导地位构成严重威胁,反而实现了一种多元化的打开,成就了一种开放性的精神姿态与民主化的思想氛围;但靠多元拼凑而人为炒作出的马克思主义,毕竟不具有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大众品格和时代风貌,更不可能构造出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本真形态和当代体系。相反,正是这种多元解析所导致的离乱格局,才真正造成了我们在思想上无家可归或者有家难回的局面。有鉴于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唯有以马魂-中体-西用的方式实现古今中外的视域融通,合理配置,并吸纳中外优秀文化资源,才能激活当代学者的学术自觉与理论自信,才能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终极走势与现实路径做出双重关切,不断凝练与提升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使之成为我们时代的精神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