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上海采购供应站与1956年工商关系的调整 收藏

上海采购供应站与1956年工商关系的调整

Adjustment of Industry-commerce Relation of Shanghai in 1956

作     者:张秀莉 

作者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 版 物:《史林》 (Historical Review)

年 卷 期:2015年第3期

页      面:170-176,221-22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3[法学] 030204[法学-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30503[法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6[历史学] 120202[管理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302[法学-政治学]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060206[历史学-中国现代史] 020205[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0602[历史学-中国史] 

基  金:上海市哲社规划办特别委托课题"上海与共和国现代化建设起步研究"(批准号:2013WLS005)阶段性成果 

主  题:上海 工商关系 工业品采购供应站 

摘      要: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执行这个政策的主要业务部门是商业部门,主要措施是对多数工业品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这个过渡政策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使许多原来不能开工的工厂得以开工和获利。随着1956年私营工商业改造的全面完成,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营商业对私营工业经济领导关系随之消失,原有的加工订货形式已不相适应。因此,中央在1956年提出了关于工商关系问题的各项办法,解决新形势下工商之间的矛盾。上海作为全国的工商业中心,针对不同商品门类的特殊性试点推行工商关系调整办法,提出了实践操作中的意见和建议。这次工商关系调整,对经济结构的完善具有全局性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