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豚鼠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收藏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豚鼠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Effects of ectogenic surfactant on SOM in Guinea pigs

作     者:廖志苏 杜瀚 吴秀玲 陈超 朱金昌 李智渊 

作者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浙江温州32500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浙江温州32500 复旦大学儿科医院上海210000 

出 版 物:《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skull Base Surgery)

年 卷 期:2006年第12卷第6期

页      面:426-428页

学科分类:1007[医学-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706[医学-药理学] 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3[医学-耳鼻咽喉科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浙江省教育委员会科研项目(19990433) 

主  题:咽鼓管 表面活性物质 中耳炎,伴渗出液/治疗 疾病模型 动物 

摘      要:目的研究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豚鼠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寻找分泌性中耳炎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将分泌性中耳炎豚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6只(12耳),分别用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地塞米松和生理盐水注入豚鼠中耳腔内,然后观察豚鼠中耳变化;分析豚鼠咽鼓管内表面活性物质的生化成分和活性变化。结果A组的磷脂酰胆碱(PC)和磷脂酰乙醇胺(PE)分别为(23.3±2.2)%和(42.5±3.6)%,B组分别为(17.0±1.9)%和(36.7±3.1)%,C组分别为(15.8±1.2)%和(35.8±3.1)%。A组的最低表面张力(γmin)为(11.8±2.3)毫牛顿/米(mN/m),B组为(20.2±2.7)毫牛顿/米(mN/m),C组为(19.4±2.6)毫牛顿/米(mN/m)(P0.001)。结论咽鼓管内表面活性物质的异常是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对分泌性中耳炎有一定疗效。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