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对审美型实践活动及其现实意义的认识 收藏

对审美型实践活动及其现实意义的认识

作     者:王晓平 

作者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政法系 

出 版 物:《理论与现代化》 (Theory and Modernization)

年 卷 期:1998年第12期

页      面:38-39页

学科分类:01[哲学] 0101[哲学-哲学] 010106[哲学-美学] 

主  题:实践活动 审美型 现实意义 马克思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审美关系 实践方式 实践主体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基本形式 

摘      要:(一) 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问题上,以往人们从横向角度看问题、将实践方式区分为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三种基本形式。而笔者认为,实践方式还可以从纵向角度划分为体力型实践、智力型实践和审美型实践三种基本形式。体力型实践是指某一国家某一民族处于一定历史时代的人们,依靠自己的体力从自然中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从社会中争得生存权力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对于维持生计、创造文明、确实发挥了相当重要的历史作用。智力型实践是指某一国家某一民族处于一定历史时代的人们在一定文明的基础上,依靠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工具,在更广的范围内、更深的层次上向自然和社会进军,比体力型实践劳动方式更为先进、劳动效益更为显著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表现为复杂、片面、诡计,有时比较自私,所以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时,把这种实践活动称之为“浪费神经和大脑的实践活动(《资本论》第3卷,第105页)。而审美型实践是指人类在“整体化、“全面性、“终极关怀的意义上“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