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二甲基甲酰胺致中毒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进展 收藏

二甲基甲酰胺致中毒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进展

作     者:黄志鹏 郭如意 苏智军 

作者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肝病科泉州362000 

出 版 物:《肝脏》 (Chinese Hepatology)

年 卷 期:2012年第17卷第2期

页      面:134-136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主  题:二甲基甲酰胺 中毒性肝病 临床诊治 发病机制 中毒患者 职业性接触 职业性危害 ALT增高 

摘      要:二甲基甲酰胺(DMF)是一种透明液体,易燃、能刺激皮肤、眼睛和粘膜,工业用DMF带有令人不适的鱼腥味.DMF沸点高、凝固点低、化学和热稳定性好,是一种用途极广的化工原料和优良溶剂,主要应用于聚氨酯、腈纶、医药、农药、染料、电子等行业.亚洲尤其是中国已成为DMF生产和消费增长最为快速的国家和地区,关于其人体毒性(尤其是肝脏毒性)及职业性危害也不断见诸报刊.杨杰等[1]回顾性调查了828例职业性接触DMF引起急性中毒患者,多数患者肝脏受损,37.44%患者ALT增高,15.94%AST增高.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