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华北盆地西部太原组遗迹化石组合对古水深变化的响应 收藏

华北盆地西部太原组遗迹化石组合对古水深变化的响应

Responses of ichnoassemblages to paleo-water-depth of the Taiyuan Formation in western North China Basin

作     者:宋慧波 李娟 胡斌 Song Hui-bo;Li Juan;Hu Bin

作者机构: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3 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焦作454003 

出 版 物:《古地理学报》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Chinese Edition)

年 卷 期:2019年第21卷第6期

页      面:999-101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3[理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772104) 河南省基础与前沿项目(编号:162300410256) 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编号:B2013-075)联合资助~~ 

主  题:华北盆地 太原组 遗迹组合 古水深 微量元素 碳同位素 

摘      要:通过对豫西-晋中南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碳酸盐岩中遗迹化石的组成、产状及分布特征的研究,结合部分生物潜穴中Sr含量、Sr/Ba值、1000×(Sr/Ca)值和δ13C值,得到不同地区太原组沉积期古水深的变化曲线,建立了3种不同水深的遗迹组合:(1) Nereites-Chondrites遗迹组合,产生于氧化还原界面附近水体相对较深的浅海下部环境;(2) Zoophycos-Teichichnus遗迹组合,形成于浪基面至氧化还原界面之间的浅海中部沉积环境;(3) Zoophycos-Thalassinoides遗迹组合,出现在平均海平面至浪基面之间的浅海上部或较为闭塞的海湾潟湖沉积环境。依据这3种遗迹组合在各剖面上的变化特征和古水深,认为在豫西-晋中南地区太原组沉积期发生过2次较大规模的海侵。这一成果为精细研究华北西部地区太原期沉积环境演变规律及对比地层提供了生物遗迹学方面的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