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我国小儿丙泊酚靶控输注系统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收藏

我国小儿丙泊酚靶控输注系统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Effect of the new propofol 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system in children undergoing high ligation of hernial sac

作     者:刘华程 宋海龙 黄茜茜 黄志莲 上官王宁 李军 连庆泉 LIU Hua-cheng;SONG Hai-long;HUANG Xi-xi;HUANG Zhi-lian;SHANGGUAN Wang-ning;LI Jan;LIAN Qiag-quan

作者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温州325027 

出 版 物:《中华医学杂志》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年 卷 期:2010年第90卷第7期

页      面:458-46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2[医学-儿科学] 10[医学] 

基  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计划(2009A150)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2005TG025) 

主  题:丙泊酚 靶控输注 药代动力学 小儿 脑电双频指数 

摘      要:目的探讨我国新型小儿丙泊酚靶控输注系统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可行性,并与国外小儿Marsh系统比较。方法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情况分级Ⅰ级、3—5岁、择期行单侧腹股沟斜疝疝囊结扎术小儿,数字随机法分为L组(内嵌我国新型小儿丙泊酚药代学模型)和M组(国外小儿Marsh模型),每组45例。所有患儿术前不用镇静药,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脑电双频指数(BIS)。两组分别以我国、国外两种药代模型行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初始目标血浆浓度为6μg/ml,同时复合局部神经阻滞后开始手术。如切皮时发生明显体动则将血浆浓度上调1μg/ml,直至体动消失,最高至8μg/ml,如仍有体动则停靶控输注改为吸入麻醉。监测诱导前(T0)、麻醉诱导毕(T1)、切皮时(T2)、切皮后3min(T3)、5min(T4)和术毕时(T5)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频率(RR)和BIS值。记录丙泊酚各目标血浆靶控浓度以及吸入麻醉下完成手术的例数,术后苏醒时间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L组在靶控输注下及血浆浓度为6μg/ml时可完成的手术例数多于M组(P〈0.01)。T1~T4时点HR、SBP、DBP、RR和BIS值组内比较,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T2~T4时点上述指标均小于M组(P〈0.05或0.01)。L组术中并发症少于M组(P〈0.05)。结论小儿短小手术同样应用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6μg/ml时,我国内嵌新型小儿丙泊酚药代系统较Marsh系统能较好地抑制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较少,符合临床要求。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