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康德美学的身体维度及其生态美学意义 收藏

康德美学的身体维度及其生态美学意义

The Soma Dimension of Kant’s Aesthetics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Ecoaesthetics

作     者:程相占 Cheng Xiangzhan

作者机构: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出 版 物:《文艺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年 卷 期:2019年第41卷第5期

页      面:22-3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生态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6ZDA111]的阶段性成果~~ 

主  题:康德美学 感受力 身体维度 身体美学 生态美学 

摘      要:康德美学是典型的心灵-表象美学:心灵运用其各种认知能力,将客体通过综合而呈现为表象,客体于是通过表象被给予主体,心灵中的鉴赏力则将表象与主体的感受联系起来进行审美判断。但是,康德对于感受力与鉴赏力之间的关系一直语焉不详,从而使其美学主要是一种理性的判断学而不是感性的感受学。不过,康德也曾经提出了与反思的鉴赏力相对的感官的鉴赏力,还曾经偶然提及舌头、软腭、喉咙、眼睛与耳朵等身体感官,这都可以视为康德审美理论的身体维度。今天看来,人体的各种感官都具有特定的感知能力,客观世界正是通过这些感官而向人类显现的。按照康德目的论哲学包含的适合性原理,人类感官与客观事物具有天然的对应关系,客观事物能够以它们为通道而显现其自身。身体美学由此反思、批判进而超越了康德美学,从忽视、掩盖事物自身的心灵-表象美学,走向了关切事物自身、邀请事物自身如其本然地显现的身体-事物自身美学--后者正是生态美学的核心主题。从这个角度来说,身体美学是扭转康德美学的非生态倾向、进而将之重构为生态美学的最佳中介之一。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