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北流粤方言“着”(阳入)的多功能性及其探源 收藏

北流粤方言“着”(阳入)的多功能性及其探源

Multifunctionality and Grammaticalization of Chek in Beiliu Variety of Cantonese

作     者:林华勇 陈秀明 Lin Huayong;Chen Xiuming

作者机构:中山大学中文系 

出 版 物:《语言科学》 (Linguistic Sciences)

年 卷 期:2019年第18卷第5期

页      面:503-51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103[文学-汉语言文字学] 05[文学] 

基  金:中山大学髙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19YJA740032)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CYY00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178、14ZDB103、15ZDB100)的支持 

主  题:“着”(阳入) 多功能性 语法化 语义地图模型 语言接触 

摘      要:与广州、廉江等粤方言相比,广西北流粤语“着[t∫εκk21-](阳入)的功能要丰富得多,可做“遇,受“用,要义动词、义务情态动词、被动标记、动相补语和实现体标记。结合语义地图模型、语法化等理论方法,通过与广州话、廉江话、早期粤、客方言以及北流周边粤语、客家、平话、桂柳官话及壮语的比较,认为:“着(阳入)语素表示“用,要、义务情态、被动标记、实现/经历体标记等多种功能,是广西语言/方言接触形成的一项区域性语法特征。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