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地区副溶血性弧菌遗传多样性和致病性相关研究
Genetic Diversity and Pathogenicity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Strains Isolated from the Pearl River Delta District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1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省部共建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7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出 版 物:《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15年第31卷第7期
页 面:283-29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工学] 082203[工学-发酵工程] 0822[工学-轻工技术与工程]
基 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S2012030006235)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300000074)
主 题:副溶血性弧菌 遗传多样性 生化分型 抗生素耐药性 O-血清型 分子分型 毒力基因
摘 要:副溶血性弧菌(Vibir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本文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副溶血性弧菌的遗传多样性。从54株副溶血性弧菌出发,研究了它们的API20E生化反应、抗生素耐药性、O抗原血清型,进行了ERIC-PCR分子分型,并检测了两种毒力基因tdh和trh的分布。54株副溶血性弧菌可被分为6个生化反应类群,主要类群为Biochem-A;菌株对萘啶酮酸、环丙沙星、氯霉素均不耐药,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最高,耐药率0.88;O抗原血清型分别为O1、O2、O3、O4、O5、O6、O8、O10、O11,O2为主要血清型,O3为临床主要血清型;ERIC-PCR分子分型将54株菌分成47个型别,ERIC-PCR图谱相似性大于0.80的类群有12个,没有明显的优势类群;有12株副溶血性弧菌为tdh阳性,阳性率为0.22,其中10株为临床来源菌株;有2株副溶血性弧菌为trh阳性,阳性率为0.04,均为食品分离株。珠三角地区食品和临床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