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晚泥盆世含磷鲕状铁矿石中磷的赋存状态与形成
Occurrence and Formation of Phosphorus in Late Devonian Phosphate-Bearing Ooidal Ironstones from Western Hubei,China作者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质与区域资源和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出 版 物:《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年 卷 期:2011年第36卷第3期
页 面:440-45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2[理学-地球化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0708[理学-地球物理学] 0813[工学-建筑学] 0814[工学-土木工程] 0704[理学-天文学] 0812[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0821061) 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No.B07039)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专项基金(No.MSFGPMR20100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No.CUG090105)
摘 要: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泥盆纪地层的"宁乡式"铁矿储量巨大,然而含磷高严重制约了该类型铁矿的开发利用.铁矿石中磷的赋存状态是设计该类型铁矿"提铁降磷"方案的理论基础,是开发该铁矿首先要了解的问题.充分利用湿化学全岩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等全岩元素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物相分析,电子探针微分析、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等微区分析技术,对鄂西晚泥盆世含磷鲕状铁矿石中磷的赋存状态、物质来源与磷矿物形成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铁矿石中的含磷矿物主要为碳氟磷灰石,分别以短柱状磷灰石晶体颗粒(65%以上粒径小于20μm)、磷灰石内碎屑(粗砂至极粗砂级,集中形成透镜状或带状层理)以及鲕粒中与赤铁矿相互包裹的凝胶状磷灰石(层厚度1050μm)3种形式存在.磷灰石晶体是在孔隙水中重结晶而生成,磷质可能来源于晚震旦世地层的磷块岩;磷灰石内碎屑是古海水体中原位化学沉积的产物,磷质可能来源于古海周边的大陆;鲕粒中凝胶状磷灰石也是原位化学沉积的产物,但与铁质沉积位置相同,并与富铁的鲕绿泥石混合或相互包裹形成鲕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