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鲕粒原生矿物识别及对海水化学成分变化的指示意义 收藏

鲕粒原生矿物识别及对海水化学成分变化的指示意义

Identification of Ooid Primary Mineralogy: A clue for understanding the variation in paleo-oceanic chemistry

作     者:李飞 武思琴 刘柯 LI Fei;WU SiQin;LIU Ke

作者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54100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出 版 物:《沉积学报》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5年第33卷第3期

页      面:500-51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704[理学-海洋地质] 0709[理学-地质学] 070901[理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07[理学] 0707[理学-海洋科学] 

基  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编号:1212011220959)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编号:GBL21303) 岩溶所所控项目(编号:2014035)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YWF201401)联合资助 

主  题:碳酸盐鲕粒 鲕粒原生矿物 Mg/Ca 碳酸盐饱和度 

摘      要:鲕粒是碳酸盐沉积过程中一类非常特殊的颗粒类型,为研究当时的沉积背景、水动力条件、气候环境,甚至储层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然而,鲕粒的矿物组成及控制因素问题,长期受到忽视。组成鲕粒的原生矿物类型在地质历史时期呈周期性变化,在显生宙表现为三个以文石和高镁方解石占主导的时期以及两个以低镁方解石占主导的时期,这也被称作文石海和方解石海时期。原生矿物的组成,制约着鲕粒的纹层结构、保存程度以及成岩特征,还蕴含着海水化学成分变化的线索。鲕粒原生矿物识别主要依据:1原生纹层结构;2保存程度;3微量元素浓度,尤其是Sr-Mg的浓度。文石质鲕粒受文石不稳定性的影响,原生结构保存程度较差;一般保存有典型的文石残余纹层结构(例如砖砌结构、溶解变形结构以及偏心结构等);在封闭成岩环境下原生矿物为文石质的鲕粒Sr浓度往往大于2 000ppm;纹层结构主要为切线状(占主导)和放射状。方解石质鲕粒包括低镁方解石和高镁方解石两种类型:低镁方解石为稳定矿物,原生结构一般保存良好。尽管高镁方解石也为亚稳定矿物,但成岩转换后的保存程度好于文石。两者Sr含量一般均低于1 000 ppm,Mg含量一般在0~20 mol%Mg CO3(两者以4 mol%Mg CO3为界)。高镁方解石受成岩作用影响,在纹层中往往保留有微粒白云石包裹体;海相地层中保存的方解石质鲕粒为放射状或同心—放射状结构。另外还存在一类由两种矿物共同构成的双矿物鲕粒,可以通过分析两类纹层在结构和保存特征上的差异进行区分。鲕粒原生矿物成分随时间的波动变化受到海水化学条件,尤其是Mg/Ca比值,大气二氧化碳分压以及碳酸盐饱和度的控制。Mg/Ca比值的波动决定着鲕粒原生矿物类型的长期变化规律。一些突发性事件可能会扰动(区域)短时间尺度下鲕粒原生矿物的组成,造成鲕粒原生矿物的转换。通过研究碳酸盐鲕粒原生矿物特征以及控制因素进而了解海水的化学特征,是独立于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之外的一种较为可靠的沉积学方法。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