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同时代性·抵抗·苦斗——论松井博光对竹内好中国文学观的继承与... 收藏

同时代性·抵抗·苦斗——论松井博光对竹内好中国文学观的继承与扬弃

Simultaneity, Resistance and Hard Fighting: On Matsui’s Inheritance and Abandonment of Yoshimi Takeuchi’s Chinese Literary View

作     者:孙若圣 Sun Ruosheng

作者机构:东华大学外语学院日语系 

出 版 物:《现代中文学刊》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年 卷 期:2019年第4期

页      面:32-38,5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106[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日本汉学家对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的译介与阐释”(编号:17YJC751033) 2017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中国新时期文学在日本的译介(编号:17PJC001)的阶段性成果 东华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人类共同体视域下的儒学与近代词研究基地”项目资助(编号:18D111407) 

主  题:竹内好 松井博光 中国文学 同时代性 

摘      要:松井博光是竹内好培养的第一位学者,同时也是竹内好在东京都立大学教授席位的衣钵传人。1980年代松井处理中国新时期文学时援引竹内的“同时代性论述,确认了新时期文学经过10年的发展也具备了“同时代性,同时通过中国作家的历史使命由“抵抗向“苦斗的转变,在两个时代的“同时代性之间建立了谱系性。松井援引竹内思想资源的目标在于通过强调中国文学自主产生的“同时代性,使用“断续中寻找连续的治学方法来抵抗日本学界将当代文学比附为政治史附庸的现状。在抵抗的过程中,松井沿着竹内的足迹,通过编制研究资料目录和促进译介活动两种实践策略完善中国文学研究业态,将具有“同时代性的中国文学作品带进日本。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