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不同利用方式对红壤关键带孙家小流域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收藏

不同利用方式对红壤关键带孙家小流域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Influence of Land Use on the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Fractions in the Red Soils at the Sunjia Red Soil Critical Zone Observatory(CZO)

作     者:高振 刘真勇 王艳玲 GAO Zhen;LIU Zhen-yong;WANG Yan-ling

作者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生态气象环境研究中心 

出 版 物:《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Acta Agriculturae Universitatis Jiangxiensis)

年 卷 期:2019年第41卷第4期

页      面:823-83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90301[农学-土壤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130053 41571286)~~ 

主  题:利用方式 红壤关键带 活性有机碳 稻田 旱地 

摘      要:活性有机碳(AOC)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土壤有机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以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孙家小流域红壤关键带观测站为依托,采集了老稻田(old paddy,OP)(200年)、新稻田(new paddy,NP)(30年)、旱地(upland,U)(20年)、橘园(orchard,O)(30年)和林地(forest,F)(30年)的表层土壤(0~15 cm)样本,分析了土壤总有机碳(TOC)、颗粒有机碳(POC)、易氧化有机碳(ROC)、水溶性有机碳(DOC)及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等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差异及春秋季变化,探讨了不同利用方式下关键带红壤中各形态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差异及其主要诱因。研究结果表明:红壤关键带中老稻田土壤TOC含量和密度及各组分活性碳含量均显著高于新稻田、旱地、橘园和林地;且只有稻田土壤DOC与旱地、橘园和林地土壤POC的春秋季变化差异显著。利用方式对土壤中各活性碳组分的存在比例影响差异显著,其中POC与ROC分别是稻田与旱地、橘园、林地土壤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活性碳组分;而DOC则是所占比例最低的活性有机碳组分。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利用方式红壤中DOC、MBC、ROC、POC与TOC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