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电针对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大鼠视交叉上核内PK2表达的影响 收藏

电针对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大鼠视交叉上核内PK2表达的影响

The effects of electric-acupuncture on the prokineticin2 of the suprachiasmatic nucleus in the rats under advances of light/dark Cycle

作     者:陶渊 刘见南 蔡定均 赵继岚 周奇志 魏焦禄 TAO Yuan;LIU Jian-nan;CAI Ding-jun;ZHAO Ji-lan;ZHOU Qi-zhi;WEI Jiao-lu

作者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成都610075 

出 版 物:《时珍国医国药》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年 卷 期:2014年第25卷第9期

页      面:2295-2298页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四川省教育厅重大培育项目(No.09Z2009) 

主  题:节律紊乱 再同步 电针 PK2 

摘      要:目的从视交叉上核信号输出的角度揭示电针调整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作用机理。方法运用正常光-暗周期导引大鼠转轮活动与其同步后,采用定时提前8 h光照方法复制超前性光-暗周期转以后节律紊乱模型,并应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在ZT4电针刺"内关""足三里"穴对各组大鼠SCN内PK2的表达量的影响。结果造模后,各组动物转轮活动峰相位均前移,平均转移量在241.37~256.25 min之间,且各组之间平均转移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动物SCN内PK2蛋白的表达量有明显下降,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ZT4针刺后组内动物SCN内PK2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捆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参与调节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机制可能为通过上调SCN内PK2蛋白的表达量来恢复SCN时间信号的强度,以促进外周组织与SCN时间信号的同步化,从而参与调节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并电针通过上调PK2的表达来影响SCN神经元活动,在整体上影响生物钟信息的整合和设定,促使机体与正常光暗周期再同步。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