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政策 收藏

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政策

作     者:余子道 鹿锡俊 

出 版 物:《军事历史研究》 (Military History Research)

年 卷 期:1998年第12卷第1期

页      面:82-92页

学科分类:060304[历史学-世界地区 国别史] 06[历史学] 0603[历史学-世界史] 

主  题:国民政府 日本外交 蒋介石 中日战争 南京政府 中央政权 七七事变 中央政府 汪精卫集团 城下之盟 

摘      要:从七七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对中国国民政府的政策,经历了以逼迫国民政府接受城下之盟为基本目标的“逼其悔悟阶段,到扶植傀儡政权取代国民政府的“不为对手阶段,再转变到促使重庆国民政府与南京汪伪政府合流的“促其合流阶段。剖析各个阶段日本对国民政府政策的演变及其因果联系,有助于揭露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侵华战争的目的,揭示日本当局对华政策的本质及其失败的原因,从而进一步认识中日关系演变的历史教训,从中汲取有益的启迪。-“逼其悔悟:逼迫国民政府接受城下之盟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走上了全面侵华战争的道路。在战争期间,作为在国际上代表中国、具有中央政府地位的南京国民政府,既是日本打击的对象,又是进行交涉和实行讹诈的对象。日本自然十分重视它对国民政府的政策举措。日本对国民政府的对策,来源于它的征服中国、“领导亚洲、称雄世界的传统的对外扩张侵略政策,同时又是根据国民政府的对日态度,中日两国与英、美、苏大国之间关系的变动,而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变的。从七七事变至第一次近卫声明发表,日本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实行的是“逼其悔悟的政策。即不否认、不推翻国民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地位,而是通过军事打击和外交谈判,逼使对方改变“联共抗...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