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关于Coulomb应力变化/扰动作用下的Dieterich余... 收藏

关于Coulomb应力变化/扰动作用下的Dieterich余震触发机制的广义解

Generalized solution of Dieterich earthquake triggering mechanism under the Coulomb stress changes/perturbations

作     者:仲秋 史保平 ZHONG Qiu;SHI Bao-Ping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出 版 物:《地球物理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年 卷 期:2013年第56卷第5期

页      面:1526-153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801[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07[理学] 0708[理学-地球物理学] 

基  金:中国科学院 国家外国专家局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KZZD-EW-TZ-19)资助 

主  题:余震 地震触发 应力摩擦 Coulomb应力变化ΔCFF 唐山地震 

摘      要:基于单自由度弹簧-滑块模型,滑移速率和状态相依赖的摩擦关系可用于对断层内部地震成核和断层失稳过程的定量化描述.Dieterich(1994)余震触发理论模型首次给出中强震后区域应力场受到静态应力扰动后所导致的区域地震活动性的时空变化特征,近期研究也表明Dieterich理论模型可进一步推广至依赖时间的地震预测模型的建立.本文从简单直观的断层群体化概念模型出发,推导出了包括静态剪应力和正应力扰动作用下广义Dieterich解.同Dieterich经典解相比,广义Coulomb应力变化:ΔCFFG=Δτ-(μ0-α)Δσ取代了Dieterich方程中原有的剪切应力扰动Δτ.从而表明余震发生率R同作用于断层上的正应力的变化(扰动)有着密切的相关性.进一步,我们讨论了传统Coulomb应力变化(扰动)模型在地震预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以1976年MS7.8唐山大地震的主余震序列为例,采用本文中得到的结果,并结合视时窗分段方法,拟合了该地区地震活动性的时间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除Coulomb应力变化(扰动)的影响外,主震前后加载于断层上的剪应力速率变化可对早期余震发生率产生很大影响.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