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日本列岛下太平洋俯冲板块的精细结构 收藏

日本列岛下太平洋俯冲板块的精细结构

Detailed structure of the subducting Pacific slab beneath the Japan islands and Japan sea

作     者:江国明 赵大鹏 张贵宾 Jiang Guoming;Zhao Dapeng;Zhang Guibin

作者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 日本东北大学地震预测与火山研究中心日本仙台980-8578 

出 版 物:《地学前缘》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年 卷 期:2008年第15卷第1期

页      面:222-23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801[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07[理学] 0708[理学-地球物理学] 

基  金: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研究项目(Kiban-A17204037) 

主  题:太平洋俯冲板块 精细结构 三维射线追踪 正演模拟方法 洋壳 

摘      要:尽管许多学者对日本列岛下的太平洋俯冲板块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板块内部的结构(比如板块厚度,板块内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以及洋壳的俯冲情况等)仍然不太清楚。利用日本地区密集台网收集到的中深和深发地震到时数据来探讨上述问题。采用三维射线追踪正演模拟法,首先利用333个远震计算得到了日本地区太平洋板块的厚度为85km;然后利用3283个地震(震源深度大于40km)的130227条P波到时进一步研究板块内部的精细结构。结果显示,沿深度方向6个地层段(间隔100km)内的速度扰动值分别为5.5%,4.0%,3.5%,2.5%,2.0%和6.0%,在40~500km范围内速度扰动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这与温度随深度的变化情况相一致。当深度大于500km时,速度扰动突然增大到6.0%,分析认为该异常可能由发生在东亚大陆边缘下方的深发地震无法精确定位导致的。最后利用40~500km深度范围内的近震测试得到日本东北和北海道地区下方洋壳俯冲的深度均为110km,平均厚度分别为7.5km和5km,相对于一维模型的速度扰动分别为1%和-3%。这说明洋壳在俯冲到110km以深时,由于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逐渐脱水、变质,直至与板块融合。通过分析震源与洋壳的位置关系,本研究认为北海道地区比东北地区下方的俯冲洋壳可能含有更多的流体(比如水),导致两地区洋壳内的速度相差如此之大。此外,因为日本南部与洋壳对应的区域多为海洋,观测台站较少,所以本研究无法测试得到该区域内的洋壳俯冲情况。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