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南亚热带不同林龄人工针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收藏

南亚热带不同林龄人工针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Study of Species Diversity of Conifer-broadleaved Mixed Plantation of Different Age in Southern Subtropical Region

作     者:陈伟光 张卫强 唐洪辉 盘李军 冼杆标 冼伟光 CHEN Weiguang;ZHANG Weiqiang;TANG Honghui;PAN Lijun;XIAN Ganbiao;XIAN Weiguang

作者机构:广东省佛山市云勇生态林养护中心广东佛山528518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520 

出 版 物:《广东林业科技》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Guangdong Province)

年 卷 期:2014年第30卷第6期

页      面:45-51页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301) 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项目(2010KJCX013-02) 佛山市生态景观林培育技术研究与推广示范和国家林业局广东东江源站联合资助 

主  题:针阔混交人工林 植物多样性 林龄 南亚热带 

摘      要:为系统评价南亚热带不同林龄人工针阔混交林生物多样性的状况,在广东省佛山市云勇林场选择立地条件相近的针阔混交林,对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比较。针阔混交林分为3个林龄段,其中针阔混交林Ⅰ为10-11a生,针阔混交林Ⅱ为7-9a生,针阔混交林Ⅲ为3-5a生。生物多样性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Pielou 均匀度指数(E)衡量。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大,针阔混交林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种数先减小再增大,草本层则先增大再减小。针阔混交林乔木层重要值最大的科均为杉科,其重要值随林龄的增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明杉木在演替过程中不断衰退,逐渐被阔叶树种所取代。不同林龄针阔混交林乔木层主要以樟科、金缕梅科、山茶科、大戟科、芸香科和木兰科占优。在乔木层,重要值较高的造林树种包括米老排、阴香、山杜英、藜蒴、香樟、火力楠、楝叶吴茱萸,这些树种适宜于本地区杉木林改造;重要值较高的自然更新乔木物种为鸭脚木、山苍子、山麻黄和银柴。在灌木层,重要值较高的物种因林分而异,藜蒴、鸭脚木、山苍子、山黄麻等乔木树种的幼苗具有较高的重要值,表明部分造林树种能够实现自我更新,群落处于正向演替过程中。草本层以蔓生莠竹、弓果黍、蕨、乌毛蕨和假臭草等为主。随林龄的增加,乔木层S呈上升的趋势,而H′、D和E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灌木层S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而H′、D和E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草本层所有指数则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也反映出林分改造促进了群落的演替。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