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及背根神经节分离方法的改进 收藏

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及背根神经节分离方法的改进

Renovation on the subarachnoid catheterization and seperation of dorsal root nerve ganglion

作     者:芮海涛 张庆国 徐世元 RUI Hai-tao;ZHANG Qing-guo;XU Shi-yuan

作者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广州510282 

出 版 物:《广东医学》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年 卷 期:2007年第28卷第12期

页      面:1915-1917页

学科分类: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101[医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10[医学] 

基  金: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编号:A2005416) 

主  题:蛛网膜下腔 背根神经节 大鼠 

摘      要:目的探讨改进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术与分离背根神经节的方法。方法成年SD大鼠20只,麻醉后行背部L3~4间隙皮肤纵切口,钝性分离棘突周围肌肉,部分L3~4棘突切除。7号针头探查并穿破硬脊膜,以鼠尾突然出现侧摆及后腿抽动为成功标志。向尾侧置入PE-10导管2cm。固定导管,埋于皮下。术后每天观察大鼠有无脊髓神经损伤表现。术后第2天鞘内注射2%罗哌卡因40μl,观察双下肢阻滞效果。术后第7天,鞘内注射20μl亚甲蓝标记导管尖端位置,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后打开椎管及椎间孔,观察导管位置,辨认并分离背根神经节,显微镜下确认组织结构。结果术后每天观察置管后的大鼠,未见明显脊髓神经损伤症状,20只均未出现神经并发症。术后第2天,鞘内注射2%罗哌卡因,大鼠全部出现双下肢麻痹。术后第7天,解剖大鼠椎管证实置管位置正确。显微镜下观察确认所取组织为背根神经节。结论改进后的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术损伤小,成功率高。背根神经节分离方法简单、组织破坏小。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