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脱钩理论与LMDI模型的农村居民点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解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ecomposition of driving factors on rural residential land based on decoupling theory and LMDI model作者机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杭州310058 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实验室北京100812
出 版 物:《农业工程学报》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年 卷 期:2019年第35卷第12期
页 面:272-28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120405[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主 题:土地利用 农村 模型 农村居民点 演化特征 Tapio脱钩 LMDI
摘 要:为研究中国农村人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协同关系和驱动因素,以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该文基于农村人地变化脱钩和城乡人口转型视角,以全国和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为研究区,将Tapio脱钩模型和对数平均迪式指数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应用于农村人地协调演化研究及驱动效应分解。结果表明,近20 a来,中国城乡发展经历了快速转型,农村常住人口持续减少,降幅约为30.7%,而同期农村居民点规模不减反增,农村人地演化关系失衡,建设用地趋于粗放利用;中国及各地区农村人口和居民点变化的脱钩关系主要表现为强负脱钩,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负脱钩程度较为严重,且负脱钩程度总体上呈加剧趋势;1996 2008和2009 2016年期间,中国农村居民点规模分别增加了2.020×10^5 hm^2、7.275×105 hm^2,其中农村居民点利用集约度效应、城乡人口结构效应、城镇化效应、区域总人口效应的贡献量分别为33.497×10^5、-116.833×10^5、71.813×10^5、13.544×10^5 hm^2和36.689×10^5、-68.271×10^5、32.164×10^5、6.692×10^5 hm^2;不同时段各效应贡献度不同,1996 2008年城镇化效应大于农村居民点利用集约度效应,而在2009年之后,农村居民点利用集约度效应逐渐超过城镇化效应,成为农村居民点增加的主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