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大亚湾浮游植物DNA指纹及其与群落结构的关系 收藏

大亚湾浮游植物DNA指纹及其与群落结构的关系

The DNA fingerprin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community structure of phytoplankton in Daya Bay

作     者:熊毅俊 王朝晖 王剑 XIONG Yi-jun;WANG Zhao-hui;WANG Jian

作者机构:暨南大学生态学系 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防治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32 

出 版 物:《中国环境科学》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 卷 期:2014年第34卷第4期

页      面:1038-104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7[理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6154 41076093) 

主  题:大亚湾 浮游植物群落 PCR—DGGE DNA指纹 

摘      要:于2012年5月、6月采集了大亚湾9个站点的表层水样,利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浮游植物DNA指纹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显微镜观察对浮游植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大亚湾浮游植物种类丰富,共分析鉴定出浮游植物72种;浮游植物DNA指纹也较为丰富,2个月份指纹条带数分别为26条和28条.DGGE指纹条带数一般远远低于浮游植物种类数,在剔除了相对含量小于0.1%的非优势种后,DNA条带数与种类数变化趋势相近,说明DNA指纹图谱能较大程度地反映浮游植物优势种群的组成,而对于相对含量较少的物种,可能会由于优势种的屏蔽作用而被掩盖.DNA指纹图谱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聚类分析结果相近,富营养化的近岸站点聚在一起,而远岸站点聚为一类.虽然目前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中以硅藻占据优势,但在某些站点大量出现的甲藻和蓝细菌值得进一步关注.本研究结果表明PCR-DGGE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析.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