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的影响
Effects of maize straw returning on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soil作者机构: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银川75002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室北京100101 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银川750001 宁夏同心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同心751300 宁夏大学农学院银川750021
出 版 物:《应用生态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年 卷 期:2019年第30卷第8期
页 面:2746-275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90101[农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09[农学] 0901[农学-作物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60132,31160104) 宁夏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建设项目(NXYLXK2017B06)资助
主 题:秸秆还田 AM真菌多样性 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磷脂脂肪酸(PLFAs)
摘 要:为揭示农业管理活动对土壤丛枝菌根(AM)真菌的影响机制,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以及脂肪酸指纹图谱方法,研究了连续4年玉米秸秆还田后,AM真菌群落组成、AM真菌生物量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所获得的2430个AM真菌OTUs从门到种依次分类,共分为1门、3纲、4目、8科、10属、143种,但不同处理间AM真菌群落丰富度(Chao1指数和ACE指数)、多样性(Shannon、Simpson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差异.AM真菌中类球囊霉属、球囊霉属为优势属.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球囊霉属丰度降低;3000、9000 kg·hm^-2秸秆还田量下,类球囊霉属、无梗囊霉属的丰度与对照(0 kg·hm^-2)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原囊霉属、类球囊霉属、球囊霉属在3000 kg·hm^-2秸秆还田量下与对照间差异显著,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表明,9000、12000 kg·hm^-2的秸秆还田量下土壤AM真菌β多样性与对照间聚集度较其他处理相差较远,秸秆还田量对AM真菌β多样性的影响显著.多元分析结果能在累积变量82.8%上揭示土壤主要理化性状与AM真菌丰富度、多样性的空间变化关系.土壤全氮、碱解氮是影响以磷脂脂肪酸表征的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生物量以及以中性脂肪酸表征的AM真菌生物量的主要因子.持续玉米秸秆还田改变了AM真菌属水平上的分类学组成;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AM真菌特有的微生物种类减少,AM真菌群落组成间的相似度下降;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AM真菌生物量及其占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