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主体论到主体间性与审美意识形态论——遥望五四传统的改革开放40年中国文论
From Literary Subjectivity to Intersubjectivity and Aesthetic Ideology: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ry Theory’s Reconstruction of the May Fourth Tradition in the Recent Four Decades作者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版 物:《文艺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年 卷 期:2019年第39卷第3期
页 面:59-6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106[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研究”项目编号:12JZD017]阶段性成果~~
主 题:五四传统 文学主体论 主体间性 审美意识形态论 调适理论
摘 要: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文论历史,始终在进行文学的启蒙。文学启蒙的重要维度依然是文学的主体性问题,这是遥望曾间断的五四文学传统、重拾文学革命尚未完成的任务所做的努力。文学主体论是在文学是人学-文学主体论-文学主体间性的逻辑构架中确立和进展的。这一历史逻辑中有两个最主要的理论取向:一是文学的主体间性;二是审美反映论或审美意识形态论。主体论在接受反映论和意识形态论的思想背景中建构着主体间性文论;反映论和意识形态论文论在吸收主体论文论主张中形成了审美反映论和审美意识形态论;审美反映论与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创新点在于审美概念的介入,承认文学的审美属性并在文论中概念化,给新时期中国文论注入了活力,也更接近文学艺术的真理。改革开放40年文论史给当下和未来提供的启示主要有三:一是理性和历史地守望主体论;二是将文论作为整个社会文化有机体的一部分;三是调适理论成果在历史本体的逻辑中具有现实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