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DPSIR模型的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价及空间分异 收藏

基于DPSIR模型的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价及空间分异

The low-carbon city evaluation and its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based on the DPSIR

作     者:张丽君 李宁 秦耀辰 张晶飞 王霞 ZHANG Lijun;LI Ning;QIN Yaochen;ZHANG Jingfei;WANG Xia

作者机构: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出 版 物:《世界地理研究》 (World Regional Studies)

年 卷 期:2019年第28卷第3期

页      面:85-94页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83001[工学-环境科学] 08[工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588,41671536)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16M600575)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CJJ065)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7A170006) 

主  题:DPSIR 低碳城市 低碳试点城市 空间分异 中国 碳排放 

摘      要:基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气象数据、自下而上的碳排放估算数据,构建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价的动力学分析模型——DPSIR模型,全面评价中国28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及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中国288个地级以上城市总体处于相对高碳水平,低碳城市具有东中西 梯度化 分异的区域特点,在空间上形成以胡焕庸线为底边、以东南沿海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为两翼的 △ 型结构。低碳驱动力与低碳响应力是决定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高低碳驱动力城市主要有研发驱动型、社会经济发展驱动型、清洁能源发展驱动型、紧凑城市发展驱动型,低碳技术与低碳认知响应力远高于低碳制度响应力对城市低碳发展的作用。不同低碳等级结构的城市应根据DPSIR模型提供的低碳发展结构化清单,结合地方特性,选择因地制宜的低碳发展路径。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