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东北亚地区晚侏罗—白垩纪构造格架主体特点 收藏

东北亚地区晚侏罗—白垩纪构造格架主体特点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Late Jurassic-Cretaceous Tectonic Framework in Northeast Asia

作     者:张允平 

作者机构: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沈阳110034 

出 版 物:《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Earth Science Edition)

年 卷 期:2011年第41卷第5期

页      面:1267-128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4[理学-构造地质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基  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大调查项目(1212010813032) 

主  题:东北亚 晚中生代 构造格架 构造域关系 构造 

摘      要:将东北地区主体构造特征置于东北亚大地构造背景中进行分析,可将东北亚地区晚中生代—古近纪的构造演化划分为3个时段:1)中—晚侏罗世,特提斯洋扩张及古北美大陆板块与古欧亚大陆之间的碰撞,致使蒙古—鄂霍茨克湾闭合,形成大规模深层次逆冲构造;并在南蒙古和华北地块北缘产生远距离的构造叠加效应。2)晚侏罗—早白垩世,特提斯洋板块、古太平洋构造域(包括古太平洋和伊泽纳奇板块)与古欧亚大陆之间的联合作用,导致亚洲东部大陆地壳向东蠕散、伸展和断块活动,伴随发育小型断陷盆地和变质核杂岩。3)早白垩世末(阿尔布晚期)—新近纪(中新世),特提斯洋板块(后期包括印度大陆)、太平洋构造域与欧亚大陆间的联合作用,导致古太平洋(或伊泽纳奇板块)消失及鄂霍茨克海微板块与欧亚大陆之间的碰撞,在大陆边缘叠加形成火山-深成岩带和坳陷盆地。在100~40Ma期间,太平洋构造域与欧亚大陆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欧亚大陆东部边缘产生重大影响,在导致大陆岩石圈-地壳减薄、地幔类型转变和强烈深成构造-岩浆活动的同时,也产生一系列与大陆边缘断块活动有关的浅层效应。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