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微波烹调方式对乌鸡蛋黄脂质变化规律的影响 收藏

微波烹调方式对乌鸡蛋黄脂质变化规律的影响

Effect of Microwave Cooking Method on Lipid Changes of Silky Fowl’s Egg Yolk

作     者:胡文才 杨帅 陈祖明 HU Wen-cai;YANG Shuai;CHEN Zu-ming

作者机构: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四川乐山614000 四川旅游学院烹饪学院四川成都610100 

出 版 物:《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19年第35卷第6期

页      面:223-229页

学科分类:0832[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08[工学] 083203[工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基  金:四川省教育厅项目(LYC16-27) 

主  题:微波烹调 乌鸡蛋黄脂质 变化规律 影响分析 

摘      要:本文选取乌鸡蛋黄作为试验对象,通过调整微波炉不同加热模式和加热时间,分析了微波烹调方式对乌鸡蛋黄脂质影响,研究其相关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火、高中火和中火三种加热模式不同加热时间条件下,乌鸡蛋黄中总脂质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甘油三酯(TG)和游离脂肪酸等主要脂质成分的含量呈升高趋势,而磷脂(PL)含量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磷脂组分中的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酸(PA)、磷脂酰己醇(PI)、磷脂酰丝氨酸(PS)、溶血卵磷脂(LPC)、磷脂酰甘油(PG)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的峰面积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呈现先高后低的变化特征。在不同加热场景下,乌鸡蛋黄脂肪酸C16:0、C18:0、C20:0、C24:0和SFA等组分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其中,乌鸡蛋黄脂肪酸组分C16:0、C20:0和SFA的含量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增幅分别为2.2%、14.77%和17.65%,乌鸡蛋黄脂肪酸组分C18:0、C24:0含量变化总体呈先升后降的特征,C18:0较对照样本先增加至90.16%,后降低为66.80%,C24:0较对照样本先增加至27.61%,后降低为27.33%。在高火、高中火和中火三个保温点下,乌鸡蛋黄脂质营养成分保留率相差范围约为5%~10%。通过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研究,以科学合理地使用微波炉加热食品,尽可能多地保留乌鸡蛋营养物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