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copath模型的崂山湾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
An Ecopath evaluation of 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for the Laoshan Bay artificial reef zone ecosystem作者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03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青岛266072
出 版 物:《生态学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9年第39卷第11期
页 面:3926-393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0801[农学-水产养殖] 082803[工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0908[农学-水产] 08[工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09[农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2447,31572227) 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5010)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项目(2015ASKJ01)
主 题:崂山湾 人工鱼礁 Ecopath模型 生态容量 食物网
摘 要:基于2014-2016年青岛崂山湾人工鱼礁区的生物资源调查数据,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EwE)软件构建崂山湾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生态通道模型(Ecopath),系统分析了崂山湾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和结构特征,估算了栉孔扇贝的养殖容量。该模型由17个功能组组成,基本涵盖了崂山湾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过程。生态网络分析表明,生态系统各功能组的营养级范围为1.0-4.255,星康吉鳗占据了营养级的最高层。能量流动主要有5级,各营养级平均能量传递效率为10.8%,其中来自初级生产者的能量效率为9.8%,来自碎屑的传递效率为10.9%;系统总流量为14256.510 t km^-2 a^-1,其中68%的能量来自碎屑供给;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为1.127,系统联结指数为0.293,杂食指数为0.333,表明崂山湾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成熟度较高,食物网结构较复杂,系统内部稳定性较高。关键种指数分析结果显示,许氏平鲉具有较高的关键指数和相对总影响,表明其可能在当前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的生态角色。吊笼养殖栉孔扇贝生态容纳量为189.679 t/km^2,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的前提下,当前现存量最大可增加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