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髋臼复位钳在髋臼后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a novel acetabular reduction clamp for treatment of acetabular posterior column fracture作者机构:郑州市骨科医院微创骨科450052
出 版 物:《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
年 卷 期:2019年第21卷第6期
页 面:484-48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摘 要:目的探讨新型髋臼复位钳在髋臼后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期间郑州市骨科医院应用自行研制的新型髋臼复位钳辅助复位治疗的32例涉及后柱的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17例,女15例;年龄为18~62岁,平均41.3岁。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柱骨折9例,后柱伴后壁骨折14例,T形骨折4例,双柱骨折5例。其中后柱骨折及后柱伴后壁骨折患者采用Kocher-Langenbeck(K-L)入路,T形骨折和双柱骨折患者采用K-L入路联合前方髂腹股沟入路,术中应用新型髋臼复位钳对移位的后柱骨折块进行复位,然后应用骨盆重建接骨板固定。记录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患髋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32例患者术后获7~20个月(平均12.9个月)随访。术后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15例,良16例,差1例,优良率为96.9%。本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7个月。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erled’Aubigne&Postel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优18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90.6%。2例患者术后出现坐骨神经牵拉伤症状;1例患者术后伤口出现脂肪液化;2例患者随访期间发生异位骨化,Brooker分级为Ⅱ级。结论K-L入路切开复位骨盆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柱骨折的过程中,应用新型髋臼复位钳辅助骨折复位,术中操作安全、可靠,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