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 收藏

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变化规律

Study on the changes of plasma D-dimmer and fibrinogen concentrations in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for acute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作     者:刘强 王永利 王征宇 彭志清 相建峰 陈亮 LIU Qiang;WANG Yongli;WANG Zhengyu;PENG Zhiqing;XIANG Jianfeng;CHEN Liang

作者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介入科201499 

出 版 物:《介入放射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年 卷 期:2019年第28卷第5期

页      面:421-42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0703[理学-化学] 10[医学] 0702[理学-物理学] 1009[医学-特种医学] 

基  金:上海市奉贤区科委科技发展基金(20160905) 

主  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溶栓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摘      要:目的研究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变化,分析其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采用CDT术治疗的18例急性LEDVT患者,治疗中每隔8 h检测患者血浆D-D、FIB浓度。计算每例患者D-D峰值、D-D上升速度、FIB下降速度及D-D增高时间,统计学分析D-D、FIB变化规律,以及D-D峰值、D-D上升速度、FIB下降速度及D-D增高时间之间相关性和线性关系。结果 CDT术后18例患者中13例(72%)疗效评价为优或良,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CDT治疗中尿激酶微泵速度不变情况下,D-D先上升后下降,FIB持续下降;尿激酶微泵速度减半后,D-D下降速度变缓,FIB逐渐上升。统计学分析显示,D-D峰值与D-D上升速度呈正相关(Pearson比0.88,P0.01),D-D峰值与D-D增高时间呈正相关(Pearson比0.80,P0.01),D-D上升速度与D-D增高时间呈正相关(Pearson比0.62,P=0.01),D-D上升速度与FIB下降速度呈正相关(Pearson比0.49,P=0.04),D-D峰值与FIB下降速度呈正相关(Pearson比0.76,P0.01),D-D增高时间与FIB下降速度间无相关性。结论急性LEDVT患者CDT治疗过程中血浆D-D、FIB会产生规律性变化,监测和分析D-D、FIB变化规律,有助于提高CDT疗效,减少并发症。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