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收藏

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Progress in the study for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treatment of preeclampsia

作     者:李可 朱大伟 陈建昆 韩健 郑秀慧 郭建新 李力 LI Ke;ZHU Da-wei;CHEN Jian-kun;HAN Jian;ZHENG Xiu-hui;GUO Jian-xin;LI Li

作者机构:解放军32138部队-61河北保定072150 陆军军医大学(原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妇产科重庆400042 

出 版 物:《解放军医学杂志》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年 卷 期:2019年第44卷第5期

页      面:423-42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1[医学-妇产科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70886) 

主  题:子痫前期 发病机制 内皮细胞 胎盘生长因子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可溶性内皮因子 肾脏 

摘      要:子痫前期(PE)是妊娠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全球发病率为2%~8%,是导致妊娠期妇女与围产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蛋白尿(0.3 g/24 h),可同时伴有肾功能不全、血小板减少、肝功能障碍、肺水肿等多系统多器官受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肥胖、PE家族史、多胎妊娠、孕产妇高龄等是导致PE的危险因素。目前,PE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管生成因子水平异常和凝血功能障碍是引发该病的主要原因。该文主要就近年来PE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以供临床借鉴。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