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 收藏

中国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

An Evaluation Report on the Provinci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作     者: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ECCI课题组 

出 版 物:《生态环境与保护》 

年 卷 期:2010年第4期

页      面:13-18页

基  金:本报告为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体系与信息系统技术研究”(编号:200804003)的部分中期研究成果 

摘      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新要求。这不仅关系到中国当下一代人的生活,而且涉及到中国未来无数代人的福祉。它的影响不仅是全国性的,而且是全球性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系统工程,不仅包括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资源节约,而且要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较高水平。它是各级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如何客观地衡量和评价地方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绩效是该项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度,各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存在很大差异;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很大差距,因此,要整体提升我国的生态文明水平,需要各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切实加强本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而这首先需要找准自身的定位,明确当前的建设状况和水平,同时充分考虑各地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政策依据。目前,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还没有同经济领域相当的具有影响力的指标。然而,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机构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的研究之中。2008年,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承担了中国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体系与信息系统技术研究,构建中国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Eco-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dices,简称ECCI),为各省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确立和生态文明建设效果的评价提供理论支持;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软件,构建数据库以及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平台。本课题研究和构建的评价指标旨在以简洁的、可理解的形式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并确保指标及其所呈现的现象之间的关系具有可证性。一、指标设计及其体系框架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这给定量评价造成很大困难。特别是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的建设,虽然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是对它们的评价难以量化,更缺乏权威数据的支撑。不过,制度和观念层面的建设,归根到底要体现到器物和行为上来,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因此,我们通过分析评价生态文明建设中相对客观的器物和行为部分,进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状况进行评价。为了实现政策引导的目的,ECCI坚持目标导向的基本设计思路:首先,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四大方面的目标,即生态充满活力,环境质量优良,社会事业发达,各个方面高度协调;其次,设立具体指标,以引导四大方面目标的实现。因此,ECCI按照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的要求,采用层次分析法(AHP),首先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总指标分解为四个核心考察领域:生态活力、环境质量、社会发展和协调程度,然后选取设立表现各个考察领域不同侧面的建设水平、具有显示度和数据支撑的若干具体指标,构建一个包括“总指标—考察领域—具体指标三层次的中国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