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淮河流域重点城市大气污染源区特征的印痕分析 收藏

淮河流域重点城市大气污染源区特征的印痕分析

Footprint Analysis for the Pollutant Sources of Key Cities in the Huaihe River Basin

作     者:徐春萌 蔡旭晖 宋宇 XU Chunmeng;CAI Xuhui;SONG Yu

作者机构: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100871 

出 版 物:《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年 卷 期:2015年第51卷第5期

页      面:812-82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2[理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4285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21004) 环境保护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9009,201009001)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专项经费(14Y01ESPCP)资助 

主  题:淮河流域 大气污染事件 印痕模型 影响源区 API指数 

摘      要:利用NCEP-fnl再分析气象资料和大气环境监测空气污染指数(API),运用印痕模型,对淮河流域重点城市(郑州、徐州和连云港)的大气污染物源区进行分析,内容包括2010年全年API指数大于300的重污染个例情况以及API大于100的所有污染个例的统计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重污染的出现往往伴随印痕空间分布形态与方向的极大改变,污染发展加重阶段印痕影响区域长度收缩、侧向扩展,污染最重的阶段则对应印痕影响区域和方向的急剧变化,说明重污染过程与天气系统转换期的风速减小、风向改变有密切关系。统计表明:郑州市的潜在污染影响源区主要分布在偏西和西北方向,春季西北方向的影响最显著;徐州市的潜在污染影响源区主要为西南方向,秋季最显著;连云港的潜在污染源区主要为西南和偏西方向,西南方向的影响在秋季最显著。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