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理解全球经济失衡 收藏

理解全球经济失衡

作     者:理查德·库珀 

出 版 物:《世界经济导刊》 

年 卷 期:2007年第7期

页      面:14-20页

基  金:《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赵瑾博士专从哈佛大学寄来此文 并亲自担任了翻译工作 

摘      要:目前人们关注国民储蓄和投资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在所有发达国家展开的对公共养老金或更广义的养老金的争论;二是全球经常账户严重失衡,即国民储蓄和国内投资差额问题。在人口迅速老龄化的今天,我们的所有储蓄是否足以提供人们的退休收入?特别是对美国而言,2005年,美国家庭储蓄似乎已完全消失。同时,对于外部赤字严重的国家,特别是美国,是否不当地抵押了下一代的收入?更不用说它在这个过程中是否会引发金融危机。本文并不是全面彻底地回答上述两个问题,只希望对这两个问题,特别是第二个问题进行解释。本文关注的焦点是美国,但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只关注美国因素是错误的,而且当问题本身是一国的外部赤字时,只关注美国国内因素也是不妥当的。在关注美国外部逆差的同时,也必须同样关注世界其他国家的盈余。首先从一些基本事实入手。表1显示,美国经常账户逆差从1995年开始稳定增长,在2001年经济衰退时出现停滞。无论从美元金额,还是从GDP的百分比上看,美国经常账户逆差都呈上升趋势, 由1995年占GDP的1.5%提高到了2005年占GDP的6.4%,后者可能达到了美国历史上的最高点。从限制条件较少的会计术语上讲,经常账户逆差既代表在美国的净外国投资,也代表了美国国内投资和国民储蓄的差额,下文将对美国国内投资和国民储蓄的差额进行更多的论述。因此,接近5%的上升率说明,或者是投资上升的结果,或者是储蓄下降的结果。表2是1995年-2004年美国国内总投资(包括政府投资)与总储蓄(包括私人和公共储蓄)的变化情况。比较2004年和1995年的数据可以发现,投资略有增长,私人储蓄略有下降,两者加总后占GDP的2.3%,或者说,只占到经常账户变化的一半。1995年-2000年,投资增长强劲,私人储蓄急剧下降(合计为4.9%),但是投资在随后的经济衰退中出现下降后又有所恢复,与此同时,私人储蓄稳步增长。与表1中经常账户相比,表2在美国国内投资和私人储蓄间有一个有趣现象,即虽然2000年储蓄达到最低点,投资达到最高点,但在过去的10年间,两者变化微小,各自仅超过2%。然而表2还有另外两列:政府储蓄和统计偏差,两者都表现出显著的变化。1995年,公共部门基本平衡,州和地方政府的储蓄几乎可以抵消联邦政府支出超过储蓄的部分。联邦预算得到大幅度的改善,1998年-2001年四个财政年度内持续保持盈余。如表2所示,1996年-2001年,国民收入账户下总的政府储蓄是正值,并在2000年达到顶点,占GDP的4.4%。由于2001年经济萧条,2001年和2003年联邦政府减税,以及因国土安全、伊拉克战争和对农场的支持而导致的联邦支出增加,联邦预算再次出现赤字。2004年政府总储蓄为负,占GDP的1.6%,与2000年相比,出现了6%的波动(在此期间,州和地方政府在总体上一直保持储蓄大于支出,其资本支出超过了它们在2002年和2003年少量的总预算赤字)。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