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热带马尾松×红锥混交林红锥的天然更新及环境解释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Natural Regeneration of Castanopsis hystrix in a Tropical Pinus massoniana×*** Mixed Plantation in Subtropical China作者机构: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森林生态与保育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4 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广西凭祥53260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广西凭祥532600
出 版 物:《广西科学》 (Guangxi Sciences)
年 卷 期:2019年第26卷第2期
页 面:207-214页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60171,31560201) 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AB40007)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GXNSFBA380222,2017GXNSFAA198114) 广西高等学校重大科研项目(201201ZD001) 广西森林生态与保育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QZKFKT2017-01) 广西林业厅科研项目(桂林科字第八号)资助
摘 要:为揭示影响南亚热带马尾松×红锥混交林下红锥天然更新的关键环境因子,本研究以1983年造林的马尾松×红锥人工林为对象,选取3个研究样地,设置50个2m×2m的调查样方,对红锥更新苗、土壤理化性质、林分结构与光环境等展开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样地红锥天然更新密度为(132353±7050)^(174219±15580)株·hm^-2。5个高度级红锥更新苗密度差异显著,Ⅰ级最大,Ⅴ级最小,密度随高度级增加而递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全磷含量对Ⅰ、Ⅴ级的红锥更新苗有明显的正效应,而对Ⅱ、Ⅲ级更新苗有明显的负效应;红锥Ⅰ级苗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近地层透光系数与Ⅰ、Ⅱ、Ⅲ、Ⅳ级苗木密度呈负相关,与Ⅴ级呈正相关;林分上层平均叶倾角、近地层叶面积指数则与Ⅰ、Ⅱ、Ⅲ、Ⅳ级苗木密度呈正相关,与Ⅴ级呈负相关。研究所选择的25个林分结构与土壤环境因子组合对红锥天然更新分布格局的变异解释率达到66.01%,解释效果显著(F=2.0229,P=0.027)。土壤全磷含量、土壤pH值、海拔高度、林分上层平均叶倾角、近地层叶面积指数、近地层透光系数等6个因子是影响南亚热带红锥天然更新分布格局的关键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