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昆仑阿卡阿孜山岩体的年代、源区和构造意义
ARKARZ SHAN INTRUSIVE COMPLEX, WESTERN KUNLUN: AGE, SOURCE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 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北京100864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出 版 物:《新疆地质》 (Xinjiang Geology)
年 卷 期:2003年第21卷第1期
页 面:37-45页
学科分类:0709[理学-地质学] 070901[理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07[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003005) 香港大学研究生基金共同资助
主 题:古特提斯 阿卡阿孜山岩体 氩-氩年龄 增生楔 构造环境 花岗岩侵入体 西昆仑造山带
摘 要:阿卡阿孜山岩体是西昆仑造山带中面积最大的花岗岩侵入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对其中花岗闪长岩的黑云母40Ar/39Ar定年获得了精确的213 Ma的表面年龄.这一结果与较早前根据单颗粒锆石U—Pb法获得的年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阿卡阿孜山岩体并非是一个多期次的复式岩基,而是同一次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阿卡阿孜山岩体为次铝质一轻微过铝质的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体,尽管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之间存在化学组分上的差异,二者均具有轻稀土富集的稀土分布模式和相似的微量元素特征.然而二者的初始Sr同位素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表明二长花岗岩并非是花岗闪长岩分异作用的产物.二者的Sr—O的同位素共同构成了负相关,排除了在其形成过程中幔源岩浆介入的可能性,反映其源区为包含长英质组分和基性一超基性组分的增生楔物质.由于增生楔的部分熔融需要较高的能量输入,因而阿卡阿孜山岩体不大可能形成于与消减作用有关的大陆边缘环境.此次的黑云母10Ar/39Ar年龄十分接近早前的锆石U-Pb年龄,表明该岩体的冷却速率相当快,应反映一种碰撞后抬升的环境.这种环境的出现表明西昆仑古特提斯洋在晚三叠纪时已经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