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虚词“实”“维”“伊”“繄”的用法及其词源关系
Usage and Etymological Relation of Function Words Shi(实),Wei(维),Yi(伊)and Yi(繄)in Ancient Chinese作者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出 版 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16年第2期
页 面:57-6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303[法学-社会学] 050102[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3[法学] 030303[法学-人类学] 05[文学]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词源理论及上古汉语同源词库"(11JJD740009)
摘 要:先秦汉语中,虚词实的最主要用法是作指示代词,强调它前面出现的主语,而不是普遍认为的副词用法。这种用法的实用的是假借字,跟果实的实没有任何渊源关系,而与指示代词是有同源关系。维/惟/唯的用法,一部分是作强调主语和宾语的指示代词,一部分是由这种代词演变而成的系词、副词和连词,表示乃是之义。伊繄也作代词、系词、副词。维伊又具有连词的用法。维、伊、繄的古音也有很近的关系,并且都与是、寔、实有语法功用上的相类。它们应该有语源上的关系,其演变是上古汉语方言分化的结果。虚词位置、功能的变化引起词性变化,指示代词发展出系词、副词和连词的作用,同时也相应派生出新词,新旧同源虚词在积淀历史词汇的历史文献中,其发展源流有脉络可寻。在考察了上述虚词演变的时代层次后,将词序变化、功能演变与新词性产生结合起来,可以探讨虚词演变的一些原理和规律,及新的语言体系中新旧句式叠构出重复性表义句式的原理。在同样的位置情况下,判定其词性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它的指向是其前还是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