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三江平原典型灌区井灌地下水中铁的随水迁移特征 收藏

三江平原典型灌区井灌地下水中铁的随水迁移特征

Waterborne Iron Migration by Groundwater Irrigation Pumping in a Typical Irrigation District of Sanjiang Plain

作     者:邹元春 于晓菲 霍莉莉 吕宪国 姜明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1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出 版 物:《环境科学》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 卷 期:2012年第33卷第4期

页      面:1209-121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001[工学-环境科学]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8[工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01051 40830535 40871049)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NA09-02) 

主  题: 迁移 地下水 井灌 三江平原 

摘      要:以三江平原典型水稻灌区———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为例,系统调查了该区地下水的铁含量特征,并具体分析了铁通过井灌从地下水进入晒水池、稻田,再通过排水进入多等级沟渠系统的季节迁移过程及铁在相应沉积物或土壤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总铁质量浓度为(1.73±0.41)mg.L-1,最大值为11.4 mg.L-1,最小值0.01 mg.L-1,变异系数1.29%.根据2010年水稻种植面积和当地实行的每亩额定灌水量推算,从地下进入稻田和其它地表水体中的铁可达4 976.40 t.溶解性Fe2+、溶解性Fe3+、溶解性铁和总铁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6、7月较高),且沿水流方向以稻田积水中的含量较高.晒水池和稻田对地下水铁的富集效应明显,二者的总铁质量浓度分别达到地下水的6.17和21.65倍.晒水池沉积物的总铁含量显著高于稻田、农渠和干渠(浓江河).不同氧化铁形态中,仍以晒水池沉积物中各形态铁氧化物的含量较高,而稻田土壤、农渠和干渠沉积物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三江平原典型灌区地下水中的铁通过井灌进入地表水体中,大部分被蓄积在晒水池和稻田中,仅有少部分随稻田退水进入沟渠网,并逐级沉淀在稻田和沟渠沉积物中.铁在随水迁移过程中除了总量变化外,还伴随着种类和形态的转化,这些变化直接受水稻灌溉管理方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长期井灌或将导致铁在稻田土壤和沟渠沉积物中的富集,具有潜在的污染风险.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