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文本结构与林黛玉之死的多重解读——兼论《红楼梦》残本的积极意... 收藏

文本结构与林黛玉之死的多重解读——兼论《红楼梦》残本的积极意义

Textual Structure and the Multiple Interpretations of Death of Lin Daiyu——On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the Incomplete Edition

作     者:潘桂林 PAN Gui-lin

作者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出 版 物:《武陵学刊》 (Journal of Wuling)

年 卷 期:2010年第35卷第1期

页      面:104-107页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105[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05[文学] 

主  题:《红楼梦》 文本结构 召唤结构 隐含的读者 多重解读 积极意义 

摘      要:空白点构成了小说文本的召唤结构,吸引着读者在文本结构视野隐含的读者指引下进行个性化的多元解读。在残本《红楼梦》中,黛玉之死情节缺失造成的语义空白,引发了批评史上纷呈各异的多重解读。其中部分观点属消极误读,但符合文本意向性结构的积极误读又相互否定,彰显了小说文本结构无法调和的矛盾。《红楼梦》仅留残本的现实不是阅读史上的遗憾而是庆幸,正是因其未成全璧,悬而未决,而文本隐含的读者指向的交叉与矛盾性,引导了多声合鸣的多重叙事效果,开启了《红楼梦》永无止境的解释空间,使之成为逾越时空樊篱的文学经典。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