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济阳坳陷古近系深部储层成岩演化模式 收藏

济阳坳陷古近系深部储层成岩演化模式

Diagenetic Evolution Modes of the Deep Formation of Jiyang Sub-basin,Paleogene

作     者:袁静 袁凌荣 杨学君 李春堂 

作者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青岛266555 中国海洋石油(中国)湛江分公司研究院广东湛江524057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 

出 版 物:《沉积学报》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2年第30卷第2期

页      面:231-23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理学-地质学] 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7[理学]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主  题:成岩演化模式 次生孔隙 影响因素 深层 古近系 济阳坳陷 

摘      要:运用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镜质体反射率分析、X—衍射分析和油层物性分析等手段,结合区域油气地质研究成果,以揭示济阳坳陷古近系深部碎屑岩储层的成岩演化模式和物性演化规律为目的开展工作。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古近系深部碎屑岩储层主要受其所处构造背景、地层压力和流体环境的影响,发育6种成岩演化模式。弱陡坡/缓坡构造背景条件下发育早期中强超压—中强压实/胶结/溶蚀—多重介质成岩演化模式和晚期中强超压—(较)强压实/胶结/溶蚀—酸性介质成岩演化模式,超压形成的早晚是影响储层压实作用强弱的主要因素,而流体环境的差异与构造背景的差异有关。深洼陷发育弱超压/常压—(中)强压实/胶结—强溶蚀—热液酸性介质成岩演化模式和中弱超压—较强压实/胶结—强溶蚀—热液酸性介质成岩演化模式,热液活动加强了成岩流体对酸溶性组分的溶解,是该类成岩演化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处于陡坡常压条件下的深层碎屑岩发育(中)强压实/胶结—弱溶蚀—热液酸性介质和强胶结—中弱溶蚀—多重介质成岩演化模式,早期沉积水体、后期成岩水体以及两者混合造成的多重介质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综合分析认为,层位和埋深是深部储层遭受成岩改造程度强弱的首要控制因素;构造位置是影响成岩压力场和流体场的基本前提;在不同的流体场背景中,深部热液对储层演化会不同影响;酸碱交替的多重成岩环境增加了次生孔隙带发育个数和次生孔隙垂向分布,但原始孔隙度保存率比以酸性介质为主的成岩环境低5%以上。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