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西藏岗巴地区古新世-始新世界线地层及底栖大有孔虫的演替 收藏

西藏岗巴地区古新世-始新世界线地层及底栖大有孔虫的演替

TURNOVER OF LARGER BENTHIC FORAMINIFERA DURING THE PALEOCENE-EOCENE STRATIGRAPHIC BOUNDARY IN GAMBA,TIBET

作     者:王曦 万晓樵 李国彪 

作者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出 版 物:《微体古生物学报》 (Acta Micropalaeont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0年第27卷第2期

页      面:109-11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3[理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201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G2006CB701403)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0491512)联合资助 

主  题:底栖大有孔虫 P/E界线 灭绝 岗巴地区 西藏 

摘      要:古新世与始新世界线(P/E)事件中底栖大有孔虫的绝灭(BEE)以及演替(LFT)在古近纪底栖大有孔虫演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西藏南部岗巴地区发育有良好的海相界线地层,在宗浦Ⅱ剖面中,对底栖大有孔虫动物群及碳、氧稳定同位素的研究显示全球界线事件对该地区造成明显影响。在界线附近,底栖大有孔虫出现大量灭绝,总灭绝率达71%,界线之上开始出现复苏,底栖大有孔虫的新生率为72%。事件过后,底栖大有孔虫SBZ4动物群被SBZ5-SBZ13动物群代替,以古新统宗浦组的Miscellanea miscella,Lockhartia hai mei,Glomalveolinapri maeva的灭绝和Operculina属的消失及始新统遮普惹组Nummulites willcox,Alveolina ellipsoidalis和Orbi-tolites complanatus出现为特征。在古新世界线顶部,碳稳定同位素值出现明显负偏,峰值为-7.9‰,与全球同一时期碳稳定同位素事件表现一致;氧稳定同位素表现则与全球事件不太相同,这可能是由于成岩作用的影响。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